今日上午9時,法國美妝歐舒丹正式停止在港股交易,并將于10月16日正式撤回上市地位,結束其在香港證券交易所14年的上市歷程。歐舒丹股票自8月7日起停牌,顯示總市值為498億港元(約450億人民幣)。
從困境傳言到正式要約
早在2018年,歐舒丹國際集團便因成本增加等因素陷入經營困境,市場上開始流傳其出售或私有化的流言。當時,包括Advent International在內的多家私募基金對歐舒丹表現出濃厚的并購興趣,并一度傳出私有化的消息。盡管這一傳聞在隨后有所平息,但歐舒丹面臨的挑戰(zhàn)和轉型需求已初現端倪。(詳見《歐舒丹出售傳言四起》)
然而,多年的經營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。2021年,歐舒丹美國公司稱因實體店銷售額下降和疫情持續(xù)流行導致申請破產保護。(《歐舒丹美國公司申請破產,計劃關閉23家虧損門店》)。
進入2024年,基于運營的壓力,歐舒丹私有化進程迎來了實質性的進展。4月,歐舒丹國際集團正式宣布,其控股股東L’Occitane Groupe S.A.提出全面收購要約,以每股34港元收購尚未持有的歐舒丹股份,交易估值約為60億歐元。
收購方認為,私有化將為公司帶來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權,能夠自由的進行戰(zhàn)略投資并更有效地實施戰(zhàn)略,而不必擔心資本市場預期、監(jiān)管成本和披露義務、股價波動以及對短期市場和投資者情緒的敏感性。
事實上,隨著新的國際和本土品牌的進入,全球護膚品和化妝品行業(yè)的競爭不斷加劇,這種靈活性對于企業(yè)來說尤為重要,歐舒丹私有化這一切都是為了長期的增長計劃。
能否實現重獲新生
隨著今日在港股退市,歐舒丹的私有化之路經歷了多年的傳言和波折后終于塵埃落定。那么,私有化后的歐舒丹能否實現鳳凰涅槃、重獲新生呢。
歐舒丹國際集團是一家國際多品牌集團,公司業(yè)務遍及全球90個國家,擁有3000多家零售店,其中包括1300多家自營店。其倡導有機和天然成分的高端美容品牌組合包括:L'OCCITANE en Provence、Melvita、Erborian、L'OCCITANE au Brésil、LimeLife、ELEMIS、Sol de Janeiro和 Dr. Vranjes Firenze。
據歐舒丹2024財報顯示(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),報告期內,歐舒丹集團實現營收25.42億歐元(約200億人民幣),與上一年度相比,實現了19.08%的同比增長。營業(yè)利潤相比2023財年減少了2.5%,為2.33億歐元(約18億人民幣),典型的增收不增利。
不過,值得一提的是,歐舒丹公司在2021年收購的Sol de Janeiro品牌表現強勁,在2024財年錄得6.86億歐元(約合人民幣53.23億元),占銷售凈額的27.0%,是集團內僅次于L'OCCITANE的第二大品牌。(詳見《Sol De Janeiro 推動歐舒丹銷售增長 20.2%》)
主品牌歐舒丹全年銷售額為13.89億歐元(約合人民幣108.21億元),銷售占比從66%降至54.6%。由并購組建的多品牌戰(zhàn)略正發(fā)揮作用。正如收購人Reinold Geiger所言:“在發(fā)展公司方面,其家族始終秉持負責任的長遠眼光?;瘖y品行業(yè)正在經歷深刻變革,公司已顯著轉型為地域均衡的多品牌集團,其標志是戰(zhàn)略性收購,例如 ELEMIS、 Sol de Janeiro以及 Dr. Vranjes Firenze。私有化將使我們能夠專注于重建公司長期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基礎?!?/p>
歐舒丹在中國市場
2005年,歐舒丹在上海設立了中國第一家專賣店,以高端護手霜這一大單品迅速成為中國消費者熟知的國際品牌之一。在2021財年,中國市場首次成為歐舒丹全球第一大市場,貢獻了顯著的銷售額。
然而,近年來,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和消費者偏好的變化,歐舒丹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有所下降,2022、2023財年,歐舒丹在中國市場收入分別為3.28億歐元、2.98億歐元。美洲地區(qū)則成為歐舒丹集團的最大銷售地區(qū),占比43%,全年銷售額突破10億歐元。
歐舒丹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雖有下降,但仍保持為集團的重要市場之一。為了應對市場變化,歐舒丹開始調整戰(zhàn)略,加大對中國下沉市場的布局。通過在三、四線城市開設門店和增加營銷投資,歐舒丹希望在下沉市場找到新的增長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