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1日晚,江蘇謝馥春國妝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謝馥春,證券代碼:834882)發(fā)布了2019年半年度報告。
報告顯示,謝馥春2019年上半年營業(yè)收入為3100.93萬元,同比遞減1.66%;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74.67萬元,同比遞減20.01%;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637.71萬元,同比遞減18.89%。
這是謝馥春繼2018年半年報和2018年年報之后的第三份營收遞減的財報,也是謝馥春在經歷2015-2016年凈利潤下滑后的首次凈利潤下滑財報。
謝馥春稱,主營業(yè)務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52.31萬元,其中加盟渠道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72.95萬元,主要是現有加盟店的進貨量同比有所減少。
費用方面,謝馥春2019年上半年銷售費用721.33萬元,同比增長19.85%;管理費用579.77萬元,同比增長1.69%。研發(fā)費用21.61萬,僅占營業(yè)收入的0.7%;主營業(yè)務成868.68萬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28.11萬元。
謝馥春稱,主營業(yè)務成本增加,主要是直營店鋪和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增多,其中直營和電子商務渠道營業(yè)成本增加32.27萬元。相比其他國產美妝品牌,謝馥春發(fā)力線上平臺的時間并不長,業(yè)內人士認為,老品牌謝馥春在當下的環(huán)境中以電商作為突破口,試圖重新抓住消費者眼球,但在現有的人才儲備和營銷等核心資源匱乏的條件下,謝馥春還需要在很多方面尋求變革。
不過,在中妝網看來,謝馥春在國潮火爆正當時利潤下滑,實屬不該,老字號化妝品謝馥春不是應當在國潮下得利的嗎?在國產化妝品營銷無不貼上了“新國貨”的標簽,這個具有著鮮明意識形態(tài)概念的符號成為化妝品品牌營銷推廣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。
現在,國產化妝品在營銷時無不貼上了“新國貨”的標簽,這個具有著鮮明意識形態(tài)概念的符號成為化妝品品牌營銷推廣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,不過好像謝馥春并沒在國潮下做任何這樣的營銷。
另外,在產品上,謝馥春的創(chuàng)新能力明顯不足,到現在,在消費者的腦海中,也還只有鴨蛋粉,除此之外,在無其他。從謝馥春2019年上半年報披露的情況來看,謝馥春研發(fā)才投入不到22萬,幾乎不可能完成向化妝品主流銷售渠道進軍的產品升級和品類豐富;加盟店銷售下降,說明企業(yè)產品不能很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也反映出產品研發(fā)投入不足。
這是否從側面反應出謝馥春品牌營銷人才的緊缺導致其營銷缺位呢,在目前的電商和營銷環(huán)境中,謝馥春應該嘗試線上和線下融合,提高營銷熱度的轉換率,才能在目前的狀態(tài)下刺激銷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