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音已經成為了國貨美妝品牌營銷推廣的聚集地。
在此前結束的618年中購物節(jié)中,據(jù)新抖不完全統(tǒng)計(非抖音全量),在銷售額排名TOP10的美妝護膚品牌中,國貨品牌占據(jù)8席。
在“新抖”美妝護膚類熱門商品中,按近30天的熱度排行,完美日記、小奧汀和花西子的產品分別占據(jù)TOP3。
相比國際品牌,國貨美妝品牌更早察覺到以抖音為代表的新興社交平臺,隨著他們在短視頻領域的營銷預算不斷增加,消費者也開始逐漸習慣這些“抖音爆火的國貨美妝”,以此產生了不少熱門單品和爆款。
如今,越來越多的美妝品牌再也無法忽視抖音的流量紅利,開始通過這一渠道吸納流量,獲取更多的新客源和新市場。
今天,我們使用新榜旗下抖音全場景AI數(shù)據(jù)平臺“新抖”,為大家解讀“國貨美妝品牌如何在抖音投放”,看看他們是如何借助抖音,引導用戶完成“種草到拔草”的完整流程,達到最終的品效合一。
通過粉絲畫像來匹配合適的達人,
聚焦年輕消費族群
完美日記、花西子等國貨品牌的定位是年輕人,尤其是大學生和剛入職場的女孩子。所以這類品牌的投放方式很清晰,就是跟著潛在用戶走,年輕人在哪里,就去哪里推廣。
以完美日記和花西子為例,他們的抖音官方賬號女性粉絲居多,占比均超過88%,粉絲年齡分布大多在18-23歲。
舉個例子,在新抖搜索“完美日記的動物眼影盤”,截至目前,帶貨賬號至少超過799個,觀眾畫像同樣是女性粉絲居多,且年齡分布在18-23歲。這與國貨美妝品牌的目標用戶相符。
據(jù)觀察,這些品牌投放的推廣賬號并不是單一美妝領域的達人,而是包括搞笑、情感、美食、才藝、教育、旅游等不同垂類的博主。
從側面也能看出,國貨美妝品牌在抖音的投放策略已經跳脫出了“美妝品牌投放美妝達人”的推廣慣性,不是簡單通過達人屬性進行投放,而是通過粉絲畫像來匹配合適的達人,挖掘更多的潛在用戶。
明星+頭部KOL組合式推廣,
為品牌背書和賦能
在抖音上,國貨美妝品牌推廣一款產品時,前期會采用“明星+頭部KOL”組合推廣的模式,來打響產品的知名度。
一方面,明星對于普通人來說,往往具有很高的權威性。購買和使用明星同款,會使得消費者從心理上對產品產生信任感。
國貨美妝產品除了在代言上和流量明星合作,還會在抖音上投放一批明星達人,例如婁藝瀟、陳彥妃,他們都發(fā)布過完美日記、花西子等品牌的帶貨視頻。
比如,在今年3月,陳彥妃發(fā)布了一條vlog記錄自己的白色情人節(jié),在自己日?;瘖y中植入了花西子眉筆,她用“筆尖順滑”“自然的絨毛感”“野生眉”等描述形容眉筆的使用感受。該視頻點贊數(shù)超過150萬,評論區(qū)中不少表示自己被種草了。
另一方面,在社交媒體上,頭部KOL也具有和明星相同的效應,對于國貨美妝品牌來說,這種效果尤其顯著。
去年2、3月份,李佳琦的“OMG”在抖音走紅,與其合作的花西子獲得了一波巨大的流量,不少人被他種草花西子口紅和散粉。
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像李佳琦這類達人對于品牌方最大的價值不僅僅是轉化,而是借助個人影響力為品牌背書,側重提高品牌曝光度及瀏覽量。
據(jù)新抖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發(fā)稿前,“完美日記天鵝絨絲絨唇釉”至少在抖音上投放了399個賬號,其中粉絲數(shù)大于千萬的賬號有4個,包括仙女酵母、毛光光等;粉絲數(shù)在500萬-1000萬的賬號共19個。
品牌在投放頭部KOL時,不需要鋪量,而是要把產品的核心要點講清楚,才能保證宣傳效果達到預期,粉絲也會基于對于KOL的信任為“達人推薦”而種草、買單。
大面積鋪量垂直和泛領域的中腰部博主,
產生持續(xù)不斷地種草轉化
國貨美妝品牌在抖音的推廣能夠有比較好的效果,除了有明星和頭部KOL的背書,還鋪了大量中腰部博主。
相比于商業(yè)化更成熟的KOL,粉絲量較小的素人博主營銷屬性更弱,也更容易影響粉絲群體的消費決策。
如今,在頭部KOL投放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,中腰部博主正逐漸成為品牌傳播的一個重要突破點。
以“小奧汀芝心腮紅”為例,該產品共關聯(lián)457個抖音賬號,其中,粉絲數(shù)超過500萬的賬號有23個,50萬-500萬的賬號共有126個,而低于50萬的賬號則投放了進300個。
在整個營銷鏈路中,頭部KOL占比雖少,但主要負責話題造勢,增加曝光量,而近百位中腰部甚至素人博主則是負責下沉到真實消費用戶中去,增加用戶對產品的信任,營造出“大家都在用”的效果,影響用戶的消費決策。
此外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這些國貨品牌在投放的賬號類別上,也有自己的打法。
一種是投放垂類美妝賬號,比較常規(guī)的是試色種草、妝容教學、測評產品和美妝劇情等視頻。比如,美妝博主“仙姆SamChak”使用花西子眼影盤化了一個古風妝容,視頻點贊數(shù)為79.68萬。
有業(yè)內人士透露,一般種草試色和測評類的視頻投放數(shù)據(jù)最為穩(wěn)定,因為這一類內容以產品露出為主,相對轉化率也會更高。
另一種則是投放一些泛領域類的博主,比如劇情、vlog類的視頻投放。
以搞笑博主“李大嗓”獲贊超20萬的帶貨視頻為例,她先用完美日記眼影盤給自己化了美美的妝,再將視頻的重點放在“化完妝再穿衣服,如何做才能不花妝”上,輕易將商品融入到劇情中,不顯突兀,也能被用戶記住。
另外,把商品融入vlog日常中也是不少帶貨視頻的常用做法。
如今,國貨美妝在短視頻領域玩得風生水起,一方面是因為社交電商平臺的流量紅利,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用戶對于國貨的心理認同感在日益增強。
不過,國貨品牌的投放更多還是基于產品驅動,如果商品本身出現(xiàn)問題,即便有再多的營銷和玩法都終將是曇花一現(xiàn)。